你不需要一下子改变人生,只需要先迈出一小步,启动改变的可能。
✦ 模块关键词:
小步尝试|原型思维|快速试错|体验优先|动手比动脑更重要
一、为什么你需要“生活原型”?
很多人明明知道想改变,却始终动不了,常见原因是:
- 设想太大、太完美,不敢开始
- 目标太远、没路径,只会空想
- 想太多、做太少,一直在“准备状态”中
而设计原型,就是帮助你“从想法走向实际”,降低启动门槛,让你可以:
✅ 用体验代替空想
✅ 用实践逼近真实
✅ 用测试调出适合你的版本
二、设计师思维:原型是什么?
在产品设计中,“原型”不是成品,而是:
- 最简单但能被用户试用的版本
- 目的是“测试关键假设,而不是一上来就完美”
- 重点在于:快速动手 → 实际使用 → 获取反馈 → 持续优化
三、在生活中,我们要设计怎样的原型?
我们把“理想生活”抽象愿景转化为:
✅ 你可以在一周之内试试的版本
✅ 不完美,但能让你先“进入状态”的行动
四、模块结构与练习内容
1|愿景转原型练习
将你第一阶段设定的生活方向(如自由、自律、连接、创造等)转化为最小可行行动:
愿景关键词 | 原型行动(本周可试) |
---|---|
想要自由 | 安排1个独处半天,不带工作 |
想要创造 | 安排1小时不为赚钱的写作或绘画 |
想要自律 | 每天早起10分钟看书,不设目标 |
想要连接 | 主动约朋友深聊一次 |
➡️ 输出结果:你本周要“体验试行”的生活实验计划(1~3个)
2|原型结构三问:
每个原型设计,建议写清楚这三点:
- 目的是什么?
(例:找回被占满的自己时间) - 行动具体是什么?
(例:每晚7点后不再处理工作相关信息) - 衡量方法是什么?
(例:是否能按计划执行3次?执行时的感受如何?)
3|失败友好机制
设计原型必须有“失败保护机制”:
- 设置「最低完成标准」
(例:5分钟写作也算完成) - 接纳“试错成本”
(原型的意义在于“发现问题”而不是“一定成功”) - 每周“微复盘”,观察:哪里顺了?哪里卡住了?为什么?
4|搭配生活原型记录卡(配套模板可使用 Notion / 纸质)
记录每个实验的小体验:
- 时间/地点/情绪/状态
- 有哪些意外的发现?
- 有没有比预想更简单 or 更难?
- 下次可以怎么优化?
五、原型思维带来的转变:
过去的思维 | 原型思维 |
---|---|
想太多 | 先试一点 |
等有时间 | 安排可行的小块 |
做不到就放弃 | 做不完也算完成 |
一定要成功 | 每次尝试都是素材 |
不敢开始 | 允许混乱,边做边调 |
六、这一模块将帮助你:
✅ 不再“空想理想生活”,而是进入“真实体验”
✅ 打破完美主义的束缚,勇敢尝试、快速反馈
✅ 建立一套适合你节奏的生活实验机制
✅ 增强行动心力,从“卡住”走向“流动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