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文档>设计理想生活>设计目标 | 你想去哪, 想活成什么样子?

设计目标 | 你想去哪, 想活成什么样子?

在足够了解自己之后,是时候为你的理想生活明确一个方向了。

一、模块目标

  • 结束“什么都想要,却什么也得不到”的状态
  • 摆脱模糊愿景,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版本
  • 提炼你真正想过的“日常”,设定清晰有感的目标
  • 为后续生活系统搭建建立愿景锚点

二、为什么“目标”总是立了又放弃?

许多人并不是缺乏目标,而是——

  • 目标太虚、太远,与现实断裂(比如“成为自由又富有的人”)
  • 目标来自他人期待,而非自己真实渴望(比如“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”)
  • 目标没有情绪连接,缺乏内在驱动(比如“我应该开始健身”而不是“我想重新喜欢自己的身体”)
  • 没有路径感和过程成就感,目标变成焦虑源头

所以这一模块,不是为了让你“更努力”,而是让你看清楚你到底想活成什么样子,为什么,以及怎样一步步接近它


三、你想去哪?你想活成什么样子?

目的:构建属于你的理想生活愿景,提炼出可连接情绪的目标

引导核心:

我们不是写KPI式目标,而是勾画出你真正想要过的生活模样,让这个模样成为你改变的“情绪驱动器”。


四、具体练习环节

1. 理想生活画面描写法(唤醒愿景感)

写下“未来三年后,你理想生活的一天”——从起床到入睡,越细越好。

提示问题:

  • 你几点起床?在什么样的空间里醒来?
  • 这一天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?和谁在一起?
  • 你此刻的状态如何?感受到什么情绪?
  • 这一天里,有没有属于你自己的高光时刻?
  • 入睡前的你,对今天满意吗?

输出结果:一篇可反复阅读的《理想日常剧本》


2. 生活蓝图九宫格(维度化愿景)

将“理想生活”拆分成 9 大常见维度,让用户在每一格中填入自己想要的状态,避免只盯着“工作”或“财务”。

维度目标状态
身体(例如:有能量,不容易疲惫)
情绪(例如:稳定,不易受外界影响)
自我成长(例如:保持好奇,持续学习)
亲密关系(例如:亲密不黏腻,有高质量陪伴)
家庭关系(例如:边界清晰,互相支持)
友情社交(例如:有一小群真心朋友)
工作与创造(例如:做有意义的事,能表达自己)
财富与资源(例如:稳定自由,有计划地积累)
生活节奏(例如:张弛有度,有安排也有松弛)

输出结果:一份【理想生活蓝图九宫格】


3. 愿景关键词提炼法(建立感性锚点)

从上面两个练习中提取出 3~5 个关键词,作为你生活目标的“情绪标签”。

例如:

  • 「从容」、「自由」、「有创造力」、「深度连接」、「内在丰盈」
  • 这些词不只是目标,它们代表了你真正渴望的“活着的质感”

输出结果:3-5 个你的生活愿景关键词


4. 意图型目标设定法(替代KPI型目标)

我们不用传统SMART目标,而采用更柔和的“意图型”目标:

  • 用“我希望我能每天感受到……”代替“我每周要完成3件事”
  • 用“我想让生活多一点……”代替“我计划在2年内达成……”

这样设定的目标更能与你的日常连接,减少自责,更有驱动力。

输出结果:一份【意图型目标清单】


五、常见误区提醒

  1. 不需要完美的愿景蓝图:愿景是方向,不是标准答案
  2. 不是所有人都要辞职去旅行:理想生活不是“逃离现实”,而是“重新定义现实”
  3. 别急着填满所有格子:你可以只选3个最重要的维度开始行动
  4. 允许愿景改变:这份目标不是刻在石头上的,它可以随着你的成长迭代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