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定义理想生活时,习惯上来就问自己:
“我三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”
“我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?”
这些问题当然重要,
但如果你还没有练习如何感知生活、分辨好坏、识别偏好,
你的答案,很可能只是模仿他人。
理想生活不是一个模版,而是你的体验偏好总和
我们习惯了从“别人是怎么做的”找方向,
却忽略了:你是否真的“感觉得到”那条路对你来说是好的。
所以,在立目标之前,
我们要先探索一个隐藏得很深的能力:
生活感知能力 ——你是否知道什么生活状态会让你安心、兴奋、充实?
练习感知的 5 个问题:
请把注意力放回你自己身上,从这几个角度去记录和发现:
- 你最舒服的作息节奏是?
- 你属于晨型人还是夜型人?
- 你什么时候最容易进入心流?
- 你偏爱的工作模式是?
- 独立深潜?协作互动?
- 高度计划还是随机灵感流动?
- 你在怎样的空间里最安心?
- 静谧无干扰?有人陪伴?有窗光?有绿植?
- 什么形式的“被需要”让你有成就感?
- 帮助他人?提出创意?解决问题?激励别人?
- 你对“自由”的定义是什么?
- 时间自主?远离束缚?说“不要”时不感内疚?
个人偏好素描:打造你的生活线索本
你可以做一份这样的笔记卡:
感知维度 | 我喜欢的状态 | 我排斥的状态 | 感受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作息节奏 | 晚上 9 点后最有灵感 | 被早起闹钟强迫叫醒 | 自由起床让我安心 |
工作模式 | 深度独处写作 | 被随时打断 | 安静创造是我的舒适区 |
空间偏好 | 有光的房间 | 灰暗封闭的空间 | 光线影响我情绪 |
自由定义 | 可选择不回应 | 必须秒回信息 | 拒绝=释放 |
总结:
理想生活,不一定是完美的状态,
但一定是你感知敏锐、状态可调、偏好被尊重的状态。
在你定义目标、做规划之前,
请先回到你的身体与情绪,问自己:
“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吗?”
“这是否是我发自内心想要的?”
欢迎在社群分享你的生活偏好卡:
分享你在“生活感知偏好”这一步的探索结果,
我们将一起找出你生活的“真我主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