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”
听起来像是一个人生方向的问题,
其实,更深的真相是:你还不知道自己是谁。
这不是一句鸡汤。
而是我五年来不断内耗、试图“开始做点什么”却始终困在原地后,终于明白的一个残酷事实。
我并不是没有目标,我只是不知道自己
失业后的这几年,我一直想开始做点自己的事,比如做自媒体,比如写点内容。
我列过无数个选题、想法、品牌名。
但每次行动都在某个点卡住了:
- 担心“这样别人会怎么看”?
- 想做这个,但又怀疑“这是不是我真正想做的?”
- 做着做着,突然又觉得“好像也没什么意思……”
久而久之,我以为自己只是懒、只是缺乏目标感。
直到我读到一句话:
“I don’t know what I want” is just another way of saying “I don’t know who I am.”
我才明白,那些我所谓的“目标模糊”,根本问题是:
我从来没真正搞清楚——我是谁?我在意什么?我想成为谁?
当你不了解自己,你就只能在别人的地图里找方向
我们从小被训练要有明确目标、清晰规划,要追求“结果导向”。
但问题是:如果连你是谁都不知道,那些目标很可能根本不是你真正想要的。
你可能只是被社会、环境、算法、家人、同行影响,被动地拾起一些看起来“不错”的方向:
- 我也想搞副业赚钱
- 我也想做知识博主
- 我也想打造个人品牌
但这些“想法”没办法持续成为“行动”,
是因为它们没有与你的身份连接。
重新设计生活,不是从目标出发,而是从身份出发
这是我做《设计理想生活》的起点:
不是再去找一个“正确的目标”,而是重新问:
我到底是谁?
我体验到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?
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
我有没有在活出那个版本的自己?
所以我重新设计了我的生活,不是像制定 KGI 一样,而是像做产品体验那样,从以下几个问题出发:
- 我在哪些时刻感到真实、活着?
- 哪些活动让我感到有内在驱动?
- 哪些场景让我感觉到挣扎、逃避、内耗?
- 哪些问题我总是反复遇到,却又逃避去面对?
答案不一定立即出现,但方向感会逐渐清晰。
不是因为你找到了答案,而是你开始看见你是谁。
结语:先找到你是谁,想要什么才会水到渠成
“你不是没有目标,你只是还没拥有那个可以承载目标的自我。”
如果你也常常说“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”,
别再逼自己去做时间管理、目标规划表。
试着反过来,先设计一个「了解自己的原型流程」。
这也是我做《设计理想生活》的核心出发点。
你不是懒,也不是没目标——
你只是,还在找回真正的自己。